“中华经典古籍库”、“译云”、“译见”平台、“易阅通”……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近年来以自身丰厚的“内容资源”为“本”,推动内容与技术、资本、渠道、品牌的融合,进一步提高集团新兴业态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目前通过市场化、股份化、资本化运作,逐步在出版、进出口、语言服务、电商、艺术品经营、行业大数据等6个领域打造了一批资源型、可持续、成长性好的重点数字产品,取得了业内领先地位。
加强顶层设计 确保领先地位
“2016年,全集团数字出版营收达到12.72亿元,占集团整体营收比例已经超过10%。”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数字化战略是集团“六大战略”之一,集团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尤其明确了在“十三五”期末要建成数字集团的奋斗目标。
“在关键举措上,牢牢抓住开放融合不放松,机制创新不放松,投入产出不放松。”潘凯雄告诉记者,集团通过6条路径实施推动融合发展:一是以资源建设强内核,二是以专业平台强突破,三是以产品运营强影响,四是以行业服务强优势,五是以资源转化强融合,六是以信息系统强管理。
2015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根据集团专业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分立为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分立后的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利用其资源优势,数字化发展方向明确,在大数据分析领域成长迅速。其自主研发的国际上唯一一款跨语言大数据分析平台——译见,采用了语义搜索、机器翻译、机器学习、语义分析、问答系统、智能采编等人工智能技术。“译见”涵盖国内最大的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数据源,汇聚了自1979年以来的全球互联网新闻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与新闻、舆情、专题等领域的顶尖公司达成垂直领域大数据战略合作,覆盖100多个国家和60多个语种,市场估值20亿元。
满足读者需求 市场成效明显
中华经典古籍库是以中华书局核心点校整理本古籍图书为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各部及其他经典系列,上线资源达到1200多种、7.5亿字。它是中国最权威、最大量的经过专业整理的古籍数据库。实现了大规模的跨地域、跨集团的合作,包括凤凰出版社、齐鲁书社、巴蜀书社、天津古籍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辽海书社等加入到数据库。“除了机构用户,中华经典古籍库微信版的个人用户迅速成长,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有近4万读者关注并使用,得到了广泛好评,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知识服务领域,集团除了“中华经典古籍库”外,还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工具书数据库“百种精品工具书数据库”,以“权威、规范的工具书知识服务平台”为目标,汇聚了商务印书馆100余种精品中外文工具书,涵盖汉、英、俄、德、法、日、西等20多个语种;总字数3.5亿余字,词目360余万条。此外,全球数字图书交易平台“易阅通”,目前已签约国内外出版社、图书馆500多家,覆盖机构用户4万多家,在100多个国家开通了24小时直供的按需印刷系统。
在综合服务领域,中版集团推出了“去听”有声读物运营平台,汇聚了集团所属各大出版社适合开发有声读物的优质出版资源,与纸质书同步开发,满足部分用户对有声读物的阅读需求。目前已上线有声读物2000余部,总时长近5万小时。
挖掘软实力 发挥引领作用
“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打造新业态领域的骨干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潘凯雄表示,中版集团下一步将推进“数字资源集聚工程”等核心资源的建设,加大优质资源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签约率,利用多渠道、多终端实现数字内容的多元呈现与立体化传播,优化阅读体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潘凯雄说,加强数字产品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中版集团将充分依托集团在百科、古籍、工具书以及音乐、美术等专业学术方面的出版优势,坚持开发与运营并重,以需求带动运营,以需求引导开发,实现内容的深度挖掘和传播,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
此外,中版集团还将努力开拓“出版+”服务的新生态。通过出版要素与媒体、介质、形态、服务的深度融合,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出版业态升级。潘凯雄表示,中版集团未来将“依托集团既有的品牌、资源、作者和服务的优势,积极研究、探索在大众精品阅读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在专业学术领域的挖掘与应用,在语言服务领域的创新与升级,在行业服务领域的支撑与引导,最终形成融合发展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