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平点评《岐黄》:中国气派 中国趣味

发布日期:2019-07-26 作者:潘小平 内容来源:文艺报

6月27日,中国出版集团主办、乐竞体育承办的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文学大赛举行了第四届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启动仪式。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的大赛特别设置了“主题作品巡礼”环节,以对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不同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加以盘点、献礼。我们从历届获奖作品里挑选了6部。它们都与新中国的成长历程有关,表现了在不同战线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人物群像。我们邀请6位专家对这6部作品分别进行评点总结,望能予未来的网络文学作者以一些参考和借鉴。

以下为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潘小平对《岐黄》的点评:

1

《岐黄》,漱玉 著,乐竞体育

实体书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岐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意象。我们都知道,“黄”在这里指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上古的时候,轩辕黄帝经常和大臣岐伯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出于对黄帝和岐伯的尊崇,后人以“岐黄”指代中医医术。

但是在中国古代,“医”并不单纯地指与疾病有关的诊断和疗救,而是与治国有关,与伦理教化有关。所谓“上医医国”,或者“医者仁心”,以及我们后来说的“儒医”等等,产生了一系列的概念。因此以岐黄为书名,既是对小说内容、人物情感,尤其是精神指向的一种暗示和概括,亦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此为背景,作者漱玉开始了她对当代医者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展现。作品开头,青春亮丽的女大学生方樱子出场时有一个特别好的形象描述,说她“挂着比头顶上的太阳还要灿烂的微笑”,这是人物的基调,也是作品的基调,带着“灿烂微笑”的方樱子投入到治病救人的现代医学事业中去,将救死扶伤的现代人道主义精神融入到实现自我价值的个人追求之中,融入到她整个工作和生命过程中。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刚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将至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岐黄》的出版和获奖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网络文学经过约20年的努力,当下已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经典化倾向和主流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所以《岐黄》的主人公——一群年轻的医学工作者,将个人的成长、发展,融入到改革开放的大进程中去,融入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去,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如何运行在时代的深处、社会的深处,如何融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成长之中。小说有激情、有梦想,有希望、有失望,当然也有一些情感的挫折和现实的苦痛。但是贯穿始终的是前进的力量和收获的喜悦。

小说中有一个人物的出现特别具有象征性,即中文名为“李悬壶”的外籍青年医生托马斯。这个人物代表了西方现代医学对古老中华医学的认知和向往。小说中另有一些人名是直接取自中草药名,比如说艾叶、甘草、杜仲等,作用在于营造出一种中国趣味、中国审美和中国气派。

整体来看这部小说情节生动、描写细腻,人物性格也是饱满丰富的。其更大的一个特点在于语言比较幽默、风趣,这样的叙事中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温暖人心的正能量,构成了小说的一种整体审美趋向和氛围。

讲一点题外话,过去很多日本作家,尤其是像井上靖这样的大作家,其作品的名字就直接取自于中国人名、地名,或某种中国古典意象,比如《敦煌》《楼兰》《孔子》等。这代表了日本那一代作家对中华古老文明的一种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以及他在多种场合的讲话,都强调了文艺作品要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新时期以来,很多作者包括一些知名作家,都大量模仿外国经典,学习西方的标准,今天我们还可从当时的一些著名作家作品中看到这种模仿的痕迹,尤其是语言的模仿以及一些审美模式和价值取向上的模仿。当然,我们不会否认这些作品对新时期文学文化建构意义上的贡献,尤其要肯定作家为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版图中所做的种种尝试和努力,但在今天看来,这样的作品应该说是不具备原创性,是丢失了自我的。事实证明,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我们的精神命脉,失去了我们自己的文化身份。

每一个用汉语写作的中国作家,都应对两个传统负责:一是自有《诗经》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的大传统,一是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小传统。尤其是“诗经”以来的大传统,为我们建构了审美上的集体无意识,也即所谓的东方意味。而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体温,唤起民族文化的认同,涵养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是每一位中国作家的责任和使命,不管是传统写作还是网络写作,无论是传统作家还是网络作家。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充分肯定《岐黄》的探索和努力。

责任编辑:LAL
更多新闻
 
 
Copyright 2020-2020 乐竞体育 京ICP备12006732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