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风口,看新基建如何赋能百业

发布日期:2020-06-28 作者:张懿 内容来源:文汇报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表现为交通方式、通信技术或者能源系统的重大变革,交通指向速度,能源指向动力,通信指向合成。我们目前所关注的新基建,就对应着这个“交通-通信-能源”矩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火了!着眼于育新机、开新局,无论是5G网络、数据中心,还是特高压等等,这些新基建项目既关系着国计民生,也连接了投资和消费。

那么,新基建究竟该怎么干?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思维?中小企业又该绕开哪些坑?本期圆桌谈,我们邀请到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李治国,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董事长童国华,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新华三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兼首席市场官乔健等三位复旦管院校友,一起畅谈新基建。

问:大家都在讲新基建,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其具体内涵?

李治国:当前,为缓解经济压力,新基建被寄予厚望。虽然国内疫情已有效控制,但消费仍显低迷,生产还在波动,全球疫情大暴发和欧美深度衰退带来外贸冲击。三驾马车之中,消费动力仍显不足,出口可能明显下滑,需要投资发挥更大作用来稳定经济。而投资的三大组成中,制造业投资很大程度上受到出口影响,房地产投资以稳为主,因此基建投资成为最重要的对冲手段,新基建自然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所明确的概念与内容,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内容。信息基础设施表现为5G、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表现为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表现为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重大科技、科教以及产业技术创新等基础设施。

问:国家现在提出新基建,如何理解其中的背景?

乔健:实际上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就有人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中央也多次提到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新基建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还将安排地方专项债务以及很大的投资来支持各个省市的新基建发展。

李治国: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依次经历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中国经济之所以快速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就是因为经历了以人口红利为特征的要素驱动阶段、以传统基建加房地产为特征的投资驱动阶段。随着人口红利日渐消失,固定投资效率不断弱化,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从无机增长转向有机增长;需求已从 “从无到有”转移到 “从有到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新方向。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依赖于创新动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表现为技术先进的高端制造业、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的高水平服务业。即便是新基建,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为激发创新动力与企业家精神创造条件。

新基建发力的方向应该与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相匹配。首先,新基建应该助力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创新——5G基站及相关设备、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至关重要。其次,新基建应该助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重任在肩。第三,新基建应使生活更美好,积极补短板——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应急物资保障设施、环保相关基础设施、特高压与充电桩等急需提升。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表现为交通方式、通讯技术或者能源系统的重大变革,交通指向速度,能源指向动力,通信指向合成。我们目前所关注的新基建,就对应着这个“交通-通信-能源”矩阵。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对应着新的交通方式,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对应着新的通讯技术,特高压、充电桩与智能电网对应着新的能源系统。新基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第一次成为真正的参与者,甚至在某些局部领域成为引领者。于英涛:新基建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口。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铁公基”、水力、能源、地产等,支撑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百行百业的振兴,就硬件而言,我国的大城市已接近发达国家,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今后将继续赋能老基建,同时也赋能百行百业的转型升级,主要抓手就是数字化和智能化。

问:社会上围绕新基建有一些热烈的讨论,怎么理解这个“新”字?

李治国:围绕新基建的讨论,我认为首先要认识到,新基建可能未必像传统基建那样,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投资。根据相关测算,2020年新基建的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合计投资规模约在2万到2.5万亿元,未来5年的年均增速约为15%到20%。这样的体量与增速,不会在短期内直接快速拉动GDP。但从长远来看,新基建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创新动力,彰显基础支撑作用,体现正向外部性,助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还要认识到,新基建也属于基础设施的范畴,具有正向外部性和公共产品属性,离不开政府支持和公共投资。比如,新基建中的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就离不开政府出资。新基建也离不开国有企业出资,三大运营商不但承担了5G建设,而且是大数据中心的主要参与者;国家电网不但主导着特高压建设,而且是公共充电桩的主要参与者。

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新基建所涉及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必须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与企业行为。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还是充电桩、特高压以及铁路与轨交建设,都可以通过引入民间投资与民营企业,提高投资有效性,实现更高的产出效率,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政府要在规划、标准、法律等方面提供支撑,为市场主体投资新基建创造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新基建必须遵循科技发展规律,新技术发展有一个普遍规律,可以刻画在 “N” 型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上——在萌芽阶段,新技术在非理性关注下产生膨胀;紧接着,诸多问题出现,情绪跌入失望之谷;然后,有能力的新技术探索出经营模式,进入成熟阶段。根据2019年的高德纳(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5G与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应用,仍然面临期望过高甚至泡沫破灭的挑战,必须探索出为市场接受的经营模式。短期内,我们往往高估新技术,长期又往往低估它们,这是一个新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问:新基建如何才能发挥其带动作用,或者说该如何做到 “赋能百业”

于英涛:数据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生产要素。新基建的核心,主要就是数据的高效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激发新的应用场景,最终实现智能化。无论是政府治理、民生服务,还是产业经济,都要通过有效的数据应用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做到更加精准。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对新基建最好的利用,也会形成长久收益。

我们认为,受新基建影响最深的十大行业,是城市、工业、农业、医疗、金融、交通、电力、社区、媒体、安全。这也是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十大行业,将对整个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新基建一方面要为老基建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安装数字化大脑,使得交通、教育、医疗、政府这些数字经济的应用者更智能、更人性化、更高效,这就是所谓的“产业数字化”。另一个方面,新基建本身就是一个产业,要把新基建做大做强,拉动经济发展,这就是“数字产业化”。

乔健:过去的信息技术,是让人和机器对话;之后,技术将人与人连接起来;而今天,到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万物的连接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获取、计算、存储、挖掘。几十年来,联想一直围绕这个逻辑,不断建立模块,从负责数据计算和存储的PC,到现在,我们正在围绕3S战略开展创新:智能物联网(Smart IoT)、智能基础架构(Smart infrastructure),以及赋能各个行业(Smart Vertical)。

新基建刚刚开始,它是一个新的融合。首先是产业和科技的融合。其实,电刚开始的时候,应用范围很小,可能就是电灯,直到电力运用到行行业业,才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基建也一样,一些技术已存在很长时间,但现在到了一个应用爆发阶段;只有它与各个产业有了紧密的结合,才能释放巨大潜力。其次是过去和未来的融合。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多年的积累,特别是行行业业的知识,就像如果要用人工智能下围棋,首先你要懂得围棋的规则。服装产业也好、能源产业也好、金融产业也好,我们需要让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结合起来。第三,这是一种文明和文化的结合。当新技术诞生时,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开放、更平等、更普惠,怎样让大家能共同地享受技术的成果。其实受益于互联网,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变得更加平等。所以我想,新基建能让世界向着一个更好的文明与文化前进。此外,我也相信新基建能够带领中国,获得一个赶超的机会。

问:中小企业怎么参与新基建?

李治国:新基建一是代表着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二是投资体量很大,如果民企本来就不在这个轨道上,或者他的资源以及资金储备不具备这个实力,可能参与也是有限的。

但是反过来讲,民营企业并非一定要直接参与到实实在在具体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机会,新基建更多的可以给民营企业带来一个广泛的发展空间。

新基建本身就营造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推进新科技的趋势。比较聪明的民营企业家能在他所熟悉的领域和行业,发现整体变化的契机。如果能把契机有效结合,帮助众多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加快行业生态的整体转型。从广义上,这也属于民企参与到新基建的方向上。

于英涛:从我的这个角度来说,送给大家八个字:量力而行、适度超前。数字化转型是要花钱的。对政府和大中型企业来说,如果你不能与时俱进用好数字化手段,那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而对千千万万中小企业来说,就必须慎重,要量力而行,有些方面不需要那么超前,因为数字化转型并不一定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

童国华: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有条件有基础参与新基建,也并非新基建火了就要一股脑跟上。不根据企业和行业实际,不考虑市场需求,不根据财力地一哄而上,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新基建的试错成本很高,以5G为例,网络建设后,除了传统语音和图像,80%的业务都是一些新应用,这些都需要培育,而且大投入不一定意味着大产出。所以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千万不要让新基建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目前这种经济状况、技术状况以及国际环境下,企业还是先要活下来,才能求发展。

新基建怎么去做,对每一个企业家来说,都是一个大考。从战略上,我建议不要面面俱到,而是着力寻找“四个点”,也就是产业链断点、技术链弱点、市场链盲点、以及应用链新点,进行突破。而在战术上,要做到五个必须:必须要持续创新,必须打通渠道,必须差异化服务,必须变革管理,必须开源节流。通过这样的战略战术,推动中小企业抓住机遇,能活下来,活得好,在今后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责任编辑:LAL
更多新闻
 
 
Copyright 2020-2020 乐竞体育 京ICP备12006732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