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前不久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新的重大判断,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也为出版工作提高质量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出版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提高质量、多出精品是出版更好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出版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出版工作者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供给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现在年出版图书约50万种,真正有价值、叫好又畅销的精品还不是很多,有不少是可出可不出的。出版战线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不忘出版初心、牢记文化使命,着力在提高质量上执着追求,在打造精品上不懈攀登,为时代和人民奉献更多高峰之作、传世之作。需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守正确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追求,认真严肃地考虑出版物的社会效果,正确处理好阵地和市场、导向和效益、传承和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重市场而不唯市场,建立健全突出出版主业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办法,完善体现文化特点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需要树立精品意识,深化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高质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根本发展要求,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在真正有需求、有效益的产品上,提高出版的精准度、有效性,推动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真正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提升质量效益,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出版强国建设。
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出版品质,是一项贯穿出版全流程的系统工程,需要出版工作者把多出精品作为永无止境的追求,把质量要求融入出版各环节各方面,把好政治导向关、价值取向关、学术质量关、编校质量关、装帧印制质量关,以高质量出版供给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从实际工作看,尤其需要在这样几个方面下更大功夫。
在严把选题入口关上下更大功夫。选题论证是出版环节的流程入口,也是质量把控的第一关口。提高出版质量,最首要和最有效的是把住选题关。目前,有些出版社选题论证制度不规范、不严谨,导致一些图书在出版前缺乏科学严肃的论证,内容平庸、品质低劣,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属于低效供给甚至无效供给。这就需要出版单位提高出版门槛,严格源头管理、加强遴选把控,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对古今中外公版书选题的把关。对每个新上的选题,都要从多个方面充分论证:同类题材图书过去出过没有,新选题的创新点在哪里,作者是否适当,读者对象是谁,市场前景如何等,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像蜜蜂吸取百花精华酿出蜜那样,融会贯通、提炼精华,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主动撤换可出可不出的选题、质量效益低下的选题,对自己不擅长、没有编辑力量的出版板块不要盲目涉足,杜绝选题平淡、缺乏新意、缺少内涵的图书,杜绝选题重复、跟风模仿、千篇一律的图书,杜绝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图书,让低劣平庸选题在进入出版环节前就被淘汰,把宝贵的出版资源和力量集中到原创选题、精品选题上,切实提高选题策划的精准性、有效性。
在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上下更大功夫。出版质量管理体系中,“三审三校”制度对保障出版物质量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当前,大多数出版单位能够坚持执行这一制度,但也有个别出版单位编校关键环节缺乏有效工作规范,存在压缩“三审”甚至“走形式”等现象,导致出版质量难以保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初审环节,编辑应对选题内容的社会效益、文化价值和出版价值进行审核,严格把好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讲格调、控品质、重效果,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在复审环节,应审读全部稿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作出总体评价,并解决初审中提出的问题。在终审环节,应根据初审、复审意见,主要负责对稿件的内容,包括出版导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方面作出评价,切不可流于形式。特别对少儿读物选题要在“三审”环节从严把关,坚决防止在书刊中出现色情、暴力、犯罪等内容。现在不少出版单位没有专职校对人员,将校对工作推向责任编辑,以编代校,或将校对业务外包,甚至以技术校对完全代替人工校对,导致出版物内容导向和质量“险象环生”。出版流程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出版事故。出版单位应加强校对工作,校对应由专业校对人员担任,校对人员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各校次的质量监督检查以及付印样的通读。专业校对不低于三个校次,重点图书、工具书、重大选题出版物等应相应增加校次,确保准确无误。还要强化对装帧设计印刷等环节的审校,严防因工作不到位出现常识性、技术性差错,也要防止豪华包装、价格虚高等问题。
在提高编辑含量水平上下更大功夫。出版质量与责任编辑的编审能力和责任校对的专业水平关系很大。现在,一些出版单位编校工作“短板”突出,编辑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编辑理论或学术水平不高,在编稿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作者怎么写就怎么出,对书稿提不出真知灼见。有的缺乏与作者对话沟通的能力,无法帮助作者进一步修改完善内容,导致有的出版物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帮助干部员工锻造过硬政治能力,锤炼高强专业本领,淬炼优良工作作风,树立“没出好书就是失职”“出了坏书就是犯罪”的责任心、羞耻感,在人生目标、家国情怀、出版境界上思齐前贤,以“为人作嫁衣”的胸怀、“慢工出细活”的严谨、“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做出版,使编辑出版的图书导向正确、内容厚实、逻辑严密、体例严谨、引述准确、语言通畅,以精品和人品赢得社会对出版人的尊重。
在加强出版阅评上下更大功夫。出版单位在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出版阅评机制。近年来,有的出版集团强化内部流程管理,压紧压实质量管控的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岗位责任,建立分级审读机制,请专家专门对准备付印的样稿挑毛病,最大限度减少“硬伤”,对加强选题把关、提高图书质量发挥了有效作用。有的出版单位定期对新出版图书的质量进行认真审读、评议,有效提升了出版后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出版阅评,不仅对提升单部作品和出版物整体水平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对提升编辑的能力本领素质也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出版主管部门和各出版集团、出版社都应切实坚持完善这一有效制度,对年度选题、重大选题、重要出版项目必须坚持事前论证审核,对新书新刊必须安排专人进行审读,对一些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作品必须事前把关,推动出版品质不断提升、出版供给不断优化,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