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出版集团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

发布日期:2020-11-17 作者:王珂(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整合多限于内容资源,那么来到以5G技术、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媒体融合时代,面对集团化日渐深入交织的产业发展生态,出版各相关行业、各领域之间的整合联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出版集团必须在资源配置、资产整合、机制联动等方面下功夫,追求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出版“集团化”发展至今,全国各大出版集团通过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等手段,围绕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和现代文化企业建设进行了诸多尝试,类似中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一大批现代化、大型化、国际化集团,为优化我国出版产业结构、加大高质量文化供给和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等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对多数地方出版集团来讲,整体运转中的“扁平化”“泛中心化”等管理弊端,仍是制约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建设的瓶颈,全产业链深度协同仍任重道远。

出版产业的协同发展不是“编印发供”简单的业务叠加,集团化后的出版单位作为多法人联合的经济组织,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其行动规则以双效统一为导向,以市场化为尺度,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和文化产业资本积累为终极目标。文化产业守正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出版集团需要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的资源调配和政策调控,构建协同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在深化各板块、各单位业务关联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开放协同推进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这既是出版业打破产业行业壁垒、激活存量资源的关键一招,更是各出版集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培育新兴动能的必经之路。

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高度共担出版使命

出版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阵地,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出版相关产业、领域必须以较高的政治站位,同心同向做好政治读物出版发行、“课前到书,人手一册”、主题出版等重要政治任务,在提升出版质量、打造传世精品等方面形成合力。有力发挥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作用,全力确保重点政治类读物和主题出版发行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在编写、租型、物资供应、印刷和全域发行等环节的积极协作,“同步同向”加强主题出版建设水平,实现主流文化贡献和主流文化传播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要进一步完善统编教材编印发供协调机制,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形成闭环,同时全力保障配套教辅改版修订等工作,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完成。

构建全流程质量管控联动,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集团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出版物审查、准印等制度建设,加强流程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出版上、中、下游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责任追溯体系,“一盘棋”扩大精品出版物供给。

以集约化发展为方向整合资源要素

当前,国内多数出版集团已经在产业分工和产品线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定的内部资源整合机制,集中力量打造高质量出版主业,在重点项目的集团化遴选、资助和运作,作者、内容、版权等出版核心资源的深度梳理分析,优质原创IP资源的整合,落后产能和同质化竞争的去除,以及社办营销与发行网点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特色和成效。出版产业的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业务整合,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整合多限于内容资源,那么来到以5G技术、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媒体融合时代,面对集团化日渐深入交织的产业发展生态,出版各相关行业、各领域之间的整合联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在资源配置、资产整合、机制联动等方面下功夫,追求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这需要出版集团具备充分的统筹调度力,更需要各板块树立较强的大局观,联动做强全产业链条。

坚持编发联动做大本版影响力,出版环节要在持续加强内容建设、提高文化供给质量的基础上,为发行终端提供产品推荐、营销服务、销售培训,及时做好重点产品修订、单位用户培训等方面增值服务;发行单位要持续完善优秀本版推介、营销、市场反馈和考核奖励机制,稳步提升系统内产品市场占有率。

要坚持利益共享做优生产链条,集团统筹各环节,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系统内部原辅材料、工价等关键要素,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细化产品质量和服务管理手段,以此构建系统内部生产要素优先机制;同时编印发供各环节要在开展社会业务、拓展外部市场以及创新业务领域等方面协同作战,畅通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全力维护集团整体利益。要坚持同心同向做强优势板块,特别对于多数以教育出版为核心业务的出版集团,要进一步统筹优化出版单位“两教”产品格局,以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原则明确各方责任,通过信息共享、市场共拓打造协同作战优势,全力扩大品牌产品市场份额,联手拓展馆配市场等新的增长点,加大空白领域产品研发力度,一体化推进教育产品、研学旅行、教装业务、幼教培训、数字教育等服务大教育工作良性发展,实现从单一的教育产品提供商,到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服务者的转变。

以构建现代文化产业集团为目标打造新动能

纵观国内各出版集团近年来在新动能方面的探索,不乏中南出版、安徽时代、中文天地等借助政策、资金、品牌等优势成为“先行者”,但更多的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出版集团囿于资金、人才、观念、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仍处于简单的“再生产”状态,难于打破转型融合“小、散、弱”的整体格局,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自身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顶层设计不清晰,缺少整体推进转型升级的向心力。

“产业化发展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支撑,这样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育壮大出版产业新动能绝非某个单位或某个环节的任务,而是覆盖出版上、中、下游的发展战略选择,其核心在于整体推进高质量发展。

要着眼于提高内容产业增值能力,培育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按照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高标准构建全域数字出版经营生态,特别针对数字出版资源开发、维护、运营等业务,集团要明确各项工作实施主体,做必要整合和授权,统筹全媒体内容资源数字化生产、数字产品开发制作、技术研发应用、融合出版合作推广、客户资源管理、文化服务平台运营和信息化建设服务等各项工作,确保转型融合立体式、规模化、可持续推进。

要着眼于拓展市场深度和广度,坚持以优质内容资源为基础,系统化建立多元产品体系和经营模式的关系重构,编印发供联动打造影视制作、现代仓储物流、文创产品开发销售等新的增长点,探索出版形态多样化和业务多元化,同时以整体形象抱团营销,最大限度开发共享用户资源、产品资源和渠道资源。

要着眼于企业运行高效规范,做大做强综合实力,以资本运营等方面的战略布局,倒逼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并购、参股、新设、增资等多种资本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扩张资本规模,一体化推进业态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彻底实现由管资产向管投资转变,构建现代化的新型文化产业集团。

总之,出版产业的协同发展,需要各出版集团坚守出版使命、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构建资源利用最充分、产业结构更均衡、协同管理更高效、组织支撑可持续、保障措施更长远、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新时期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LAL
更多新闻
 
 
Copyright 2020-2020 乐竞体育 京ICP备12006732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