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让古籍传承更高效

发布日期:2022-04-14 作者:丁慎毅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开发古籍文献的潜在资源,对我们当前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数字技术为古籍的修复整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必须加大从源头创新、人才培养,到商业应用、产业培育的全链条相互贯通、有机衔接、环环相扣。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五点意见中,“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可谓浓彩重笔。而从其中“挖掘古籍时代价值”“促进古籍有效利用”“推进古籍数字化”“做好古籍普及传播”这4个方面看,“推进古籍数字化”则是重中之重。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因为开发古籍文献的潜在资源,对我们当前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举个例子说,近日,世卫组织发布报告指出:中医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鼓励各国考虑中西医结合。中医的“古方”为什么能治当下流行的疾病?就在于中医把人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与自然密切相关,用平衡状态、一分为二的观点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就离不开中医药古方的贡献,更不要说中医药古籍深度融合哲学、医学、文化等潜在的巨大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并非“阳春白雪”的小众事,更是“下里巴人”的大众事。央视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之《尚书》专题节目,一经播出就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成为现象级传播产品。在字节跳动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发起的“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中,仅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众多创作者就让古籍完成了从“馆舍一隅”走向“大千世界”的探索发现之旅。很多人靠传播古籍实现了灵活就业,很多人从古籍的传播中受益匪浅。

数字技术为古籍的修复整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把纸质古籍上的内容转化成数字文本,将海量晦涩难懂的古籍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可交互、可触摸、可视化的数字人文作品,以方便人们查阅使用,可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创造新的价值。据报道,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在从先秦到明清跨时代的大规模古籍文本语料整理上,中古史料的准确率接近98%。由于在互联网产品研发、设计方面存在优势,互联网公司等社会力量的加入也会进一步保障古籍数字化平台的服务质量。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国家古籍数字化工作指导协调机制,统筹实施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管理和开放共享,推进古籍专业数据库开发与利用。这意味着必须加大从源头创新、人才培养,到商业应用、产业培育的全链条相互贯通、有机衔接、环环相扣。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同样要遵循这一思路。

当然,思路千万条,“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是第一条。古籍修复这项国家级文化工程,由于技术难度和行业冷淡,受困于人才和资金缺乏。人才方面,高校要加大古籍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相关单位对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人员,从考核机制、待遇保障方面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资金方面,要加强金融、税收等政策对古籍数字化的支持,从而促进古籍数字化进行跨学科、跨环境、跨文化、跨地区合作。

责任编辑:LAL
更多新闻
 
 
Copyright 2020-2020 乐竞体育 京ICP备1200673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