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全媒体运营推广,提高优质数字出版内容的到达率、阅读率和影响力”,这一首次出现的提法备受业界人士关注。
这一对融合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不少数字出版企业负责人中产生共鸣,他们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不仅强调优质内容供给,而且着眼于优质内容传播效果最大化,非常符合数字出版企业发展愿望,增强了出版单位进一步推动数字阅读向纵深发展的信心。
《意见》指方向教方法
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副社长杨俊认为,《意见》内容丰富而又接地气,特别是对顶层设计多有指导。
杨俊说,以往很多出版企业包括广东大音在内,都因为缺乏对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内容资源数字化和产品组织再造上处于被动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整合集约。此外,技术能力与资金实力依然偏弱,造成自主设计、研发、销售的动力不足。细读《意见》,不难看出其对出版融合发展布局、内容建设、技术应用、项目打造、人才建设和保障体系分别作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这对出版企业长远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杨俊认为,“提高优质数字出版内容的到达率、阅读率和影响力”的基础是“扩大优质内容供给”,为此《意见》指出“坚持内容为王,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具体操作上,《意见》给出“探索通过版权合作、项目共建等方式,整合更多优质内容资源,形成品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出版融合发展资源池和项目库”。不仅指方向,还提建议,让出版企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规划目标。
对此,联通沃悦读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隼有着自己的见解。李隼认为,优质内容是有效传播的“硬道理”。《意见》为企业实现优质数字内容到达率、阅读率和影响力理清了思路,为此企业需坚持“亲民”策略,做好为用户打造优质、丰富的内容资源储备,推出更多适合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
鼓励企业创新传播方式
中文在线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谢广才认为,面对浩如烟海的数字内容,需有丰富多元的媒体形态作为载体,才能使数字阅读更“便民”。《意见》提出的“探索通过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推出更多广为读者接受、适合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增强了企业创新传播手段的信心。未来,中文在线将继续深耕数字技术,构建出更多电脑、手机、数字借阅机、听书机、农家书屋蓝悦盒子、VR阅读器等多类型数字阅读硬件和软件,让这些载体助推优质内容迅速而又广泛地触达不同的读者群,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
《意见》既坚持内容为本,还重视技术作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看来,非常贴合人教社的发展实际。黄强认为,《意见》提出的“积极贴近读者,增强服务意识,适应网络传播分众化、差异化趋势,探索通过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充分把握数字时代不同受众群体的新型阅读需求,推出更多广为读者接受、适合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为教育出版单位探索出版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指明了方向。
黄强表示,人教社将在《意见》引领下,继续建设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精、准、新优质资源,研发适应信息化环境应用的数字教材,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提供有用、好用、有新价值的精品教材和数字化教学产品,进一步引领教育出版融合发展。
传播手段助阅读向纵深发展
《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06亿,相比2020年增长2.49%。此外,54.32%的用户对数字阅读产品表示满意。
在此基础上,受访人士认为,《意见》提出的“适应数字时代舆论生态、文化业态、传播形态的深刻变化,更加注重利用新型传播手段,加强全媒体运营推广”,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数字阅读向纵深发展。
谢广才认为,提升数字阅读率、推动全民阅读,离不开优质内容资源、先进技术体系和全媒体形态。《意见》提出的“全媒体运营推广”,可为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渠道和形式,满足读者获取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想读就能读的愿望。
对此杨俊表示赞同。杨俊认为,《意见》提出的“全媒体运营推广”,为出版机构内容资源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思路。实现“全媒体运营推广”的前提是,出版社必须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内容赛道,把实体出版物向多载体形态方面策划、打造。具体而言,即不止于图书、音视频、知识付费课程、线上训练营等形式,还可综合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全渠道、全方位立体营销,以互联网思维打通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的内容联结。
在李隼看来,实现《意见》提出的“全媒体运营推广”,需利用大数据、AR等先进技术,打造多种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的融合发展产品。比如深挖数据,实现内容全场景智能化推荐:构建新型渠道画像模型与高风险营销用户画像模型,增强以数据为支撑的洞察决策能力。而实现大数据全场景智能推荐,需通过千人千面精准推荐、优化模型提升性能、完善广告提效变现等手段。这些对推动数字阅读向纵深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