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力量
以创意大赛为契机 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李博陶(广州创意产业协会会长)
一直以来,广州创意产业协会以提升广州创意产业竞争力为目标,联盟设计专业圈和产业生态圈,发掘、服务、引导、推广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和企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链接全国,辐射亚洲,推动广州成为国际创意城市和设计之都。疫情期间,协会从多方面工作入手,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一是推动创意设计大赛,协助广州文化旅游产业产品提升。疫情期间,广州创意产业协会和广州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多次沟通,用创意协助广州文化旅游产业产品提升。双方合作举办广州文创设计大赛,大赛将以多个广州旅游景点作为命题元素,以文创大赛为纽带,征集广州元素作品,推动设计圈开展调研广州本地的多个旅游景点与文化场馆,由广州市工美总公司投入生产走向市场,共同提升本土文旅产业竞争力。
二是软硬件齐发力,培育广州设计之都品牌。广州不仅在文创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软实力水平上领先,以建筑、空间、交通、规划设计为主的硬实力更是人才济济,有得天独厚的产业生态链和市场空间。譬如广州白云区政府推动建设的“广州设计之都”大型区域,项目3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4大设计产业、3大服务平台,旨在树立国际设计标杆,打造设计文化艺术高地。项目今年2月率先响应复工复产号召,已经加紧建设中,协会与港澳及国际的设计合作也持续推进,期待下半年推出精彩的活动展览。
三是将文创与数字化技术结合,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协会从传统的GBDO创意设计奖延伸的G3数字定制创意设计大赛,今年继续与富士施乐等单位技术合作,以“炫彩中国潮”为主题,不仅可以结合各大文化旅游景点、街区的文创品定制开发,还可以与其他项目,例如饮食、日用、会议等紧密结合,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效能。G3活动从广州开始,输出到全国7大城市,通过产学研合作落地,培养、发掘优秀设计人才加入文创建设大潮,协会继续与设计院校、企业一起,推动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激活上海红色档案 擦亮上海红色地标
孙 立(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石,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大潮激荡下日益升温,成为文化研究宣传热潮中的一道风景线。以上海为例,据统计,上海拥有红色历史地、遗址1000多处。上海红色资源丰富,但目前处于开发不平衡状态。如何进一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做了多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打造“红色文创产业促进中心”。“红色文创产业促进中心”是由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发起成立,依托上海红色资源,融合海派文化、江南文化,针对红色文化资源独创性、唯一性特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联合知名的创意设计团队,利用互联网、VR/AR等高科技手段形成红色文化品牌,链接全国各级政府融媒体中心平台,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输出形式丰富的红色文创产品,打造红色文化IP品牌,形成跨界产业链。
第二,六位一体,讲好红色文化历史,传播新时代红色文化精神正能量。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牵头,统一配置资源,产业集聚包团合作,在协会实体化运作机制的保驾护航下,充分发掘保护革命遗址遗迹。从策划、创意、设计、销售、运营、服务六位一体出发,实现红色文创产品孵化(AR+VR原创、原创孵化、内容话题、跨界研策)、授权(人工智能、品牌授权、主题授权、活动授权)、活动(红色直播、红色展览、快闪活动、文旅活动)以及衍生(衍生产品、衍生图书、红色动漫、衍生动画视频)四个方面做好开发策略。
第三,用创意产业赋能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赋能红色文化,协会有四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一是情景党课、沉浸式戏剧。创新环境戏剧《历史的瞬间》中“戏剧”元素为红色纪念场馆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红色文创潮流衍生品。为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东方网共同研发“文物新说·话解放”红色文创产品套组。三是红色文化主题旅游。以福建省寿宁县难忘下党乡为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杯草药茶饮品店等下党乡特色商铺;打造了全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茶叶管理加工全程可视可追溯,创造了“只卖茶园不卖茶”的扶贫新模式。四是红色文化与新媒体电商。疫情期间,协会网络视听与直播专业委员会对接政府宣传,为湖南等地扶贫直播带货活动。目前协会网络直播专委会已有2万多个签约网红,可通过抖音、快手、拼多多等流量渠道,使用网络直播方式,推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走近年轻一代。
品牌赋能:多彩贵州引领企业集群建设
陈 俊(贵州省民营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
多彩贵州品牌,是文化引领贵州后发赶超的一个缩影。近些年,贵州省民营文化产业协会助力多彩贵州品牌建设,走出了一条品牌提升形象、推动发展、引领产业,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后发赶超之路。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联动协会与品牌运营。近年来,协会持续参与多彩贵州品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以多彩贵州品牌为背书,发掘项目资源,服务会员企业发展,打造了贵州民营文化产业协会、贵州网络文化发展协会、贵州品牌建设促进会、贵州贵银产业促进会等协会平台,带动了上千家企业发展。
二是推动品牌传播,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协会参与建成了“多彩贵州品牌研发基地”,为会员企业提供办公、展示及交流空间;同时为会员企业提供文化梳理、策划规划、法务咨询、项目申报、研发等服务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在基地开展各类活动,例如旅游活动等,吸引客流消费文化企业产品。
三是品牌赋能企业,促进企业集群发展。协会助力多彩贵州品牌赋能企业,搭建品牌授权平台,扶持协会会员企业发展,让具有文化特色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享用多彩贵州品牌价值,实现抱团发展,发挥集群效应。在协会协调下,多彩贵州集团对有实力、上规模、行业竞争力强的企业实行品牌商标的单一许可授权,力推做大做强,实现上市发展,发挥带动效应。同时探索多彩贵州商标品牌的股份合作,即以品牌来整合资源,以品牌无形资产进行股权投资,组建控股、参股企业。
加快河北文旅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史 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建议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要方向,制定有效措施大力培育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业态,加快传统业态与数字技术融合。
第一,加强河北省数字文旅产业研究和统计,为制订政策提供依据。一是加强国内外数字文旅产业研究和统计。二是加强省内数字文旅产业研究和统计。从数字文旅产业的界定、产值估算、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统计,将为相关部门针对数字文旅产业精准施策提供坚强的数据支撑。
第二,制订河北省数字文旅产业与文旅新业态培育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是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行动计划是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和培育文旅新业态的有力工具。建议制定专项行动计划,提高各相关部门的认识,调动各部门和各地方的积极性,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工作的开展。
第三,积极鼓励引导传统业态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建议采取措施积极引导传统业态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转型,包括推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科技与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公共艺术相结合,与智慧旅游、城市综合体、特色小城镇相结合,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文化和旅游活动,发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科技在拉动地方消费、提升地区形象、提高文化品位、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借助冬奥会契机加快5G建设,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文旅科技融合发展。
第五,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库,引导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给予重点企业金融服务,推动重点企业快速做大做强。一是创建企业资源库,为重点培育、互动交流、经验推广搭建平台。二是创建适宜推广、便于复制的项目数据库。
第六,建立智慧旅游业与数字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与模式。充分利用好智慧旅游业与数字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两大动力——产业驱动和市场驱动,将对二者协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协同发展 助力“文化+科技”转型升级
孙美华(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会长)
疫情让山东文创面临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也让山东文创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以,2020年,山东文创的发展,除了充分发挥政策红利之外,还从五个方面深入思考与探索。
第一,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众多文创企业将更加关注线上线下业务的协同发展和服务未来的理念创新,线上文创平台的建设与数字创意营销已经是摆到面前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此,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迅速行动,与山东海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海看文创”线上平台,共同打造山东文创的线上品牌优势,也为众多的文创企业开辟“不一样”的市场渠道。
第二,行业需要进行跨界融合的转型升级。山东文创协会在2018年首次推出了青年文创营,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与企业的融合推动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落地转化方面,把好的创意、好的思想,能够与企业需求进行融合。2019年,协会先后推出了16期文创营,在创意资源和设计需求之间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对接平台。
第三,在数字和创意产业探讨行业未来发展机遇。近年来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迅速,催生了动漫游戏、网络视频、数字音乐等很多领域的新业态的发展和模式创新。数字化如何实现与创意产业的融合,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在疫情稳定之后,山东省文创协会携手山东出版集团,将在疫情期间征集的创意优秀作品,展开后期的数字化落地工作,探讨数字化与文创行业新的机遇与可能。
第四,打造集创意、孵化和资源整合于一体的协会基地。2020年已过半,协会在2019年提到了省文创行业协会要建立一个文创产业基地的发展概念。在文创产业基地的发展过程当中,虽然经历了疫情,但是这些工作依然在推动。协会立足打造一个属于创意的新的平台、孵化的平台和资源整合的平台,推动文化创意领域尤其是“文化+科技”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山东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步调。
第五,推出“2035创意乡村工程”概念,助力解决乡村振兴这一迫切问题,为文化创意发展提供好机会。山东省文创行业协会提出“2035创意乡村工程”,旨在打造以文化、科技为两翼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以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服务目标,协会试点工作已经在济南、青岛等多地陆续展开。此外,协会也推动举办了许多创意赛事,力求打造一个专业赛事的矩阵,助力山东文创产业发展。
四举措构建文旅文创产业链
范建彪(山西太原市文化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山西太原市文化产业协会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文旅文创产业链构建,服务于山西全省文旅文创行业,逐步形成了集文旅融媒体传播矩阵、文化IP挖掘塑造、文创产品设计研发、景区文创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主题系列活动五大板块的服务模式。
资源夯实创新基础。截至目前,协会拥有会员单位300多家,全国签约文创设计师200多位,文旅文创智库专家100多位,与我国台湾艺术大学等国内外文创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为挖掘山西文化元素,研发文旅文创产品,推动山西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奠定较好资源基础。
活动塑造品牌形象。协会自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2018年两岸文创交流周暨两岸文创市集、长风文创沙龙38场,2019年组织举办了“印记太原”国际创意设计大赛、第2届海峡两岸文创市集等系列文旅文创活动,为整合文旅文创的全国资源,树立协会品牌迈出坚实的一步。
落地连接产业要素。进入2020年,协会在同全体会员抗疫的同时,发挥专家资源优势,参与太原市文旅局、西山文旅示范区针对太原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的研讨会。2020年,协会有四项重点工作:第一,利用协会融媒体传播矩阵优势,为旅游景区复工复产助力,策划组织了“悦读山西”系列直播公益活动,为鹳雀楼等5个景区开通了网络直播,总传播量达到365万人次,全年计划为全省30个重点景区、美丽乡村进行更具特色的网络直播。第二,响应省政府关于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建设年行动的战略部署,组织开展“文创进景区·百景百店行动计划”,在全省3A以上景区甄选100个景区,建设100个“华夏故事”文旅文创体验店,从而打通文创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同时建设文创产品线上销售平台。第三,建设山西文化旅游创意创新基地,计划与企业合作建设10万平方米的太原城市文化地标,形成山西文旅文创产业的总部基地和文化+旅游+创意+科技+金融的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园区。第四,继续开展第二届“印记太原”国际创意设计大赛、两岸文创市集、新动能落地论坛和产业对接会、IP交易大会等系列活动。
聚焦地域文化 助力民族文化走出去
周文浩(云南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成立于2010年的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经过10年的成长,已拥有会员企业700余家,创立了多项品牌活动,如:“中国云南世博·金茶花文创设计大赛”“创意无限、慧聚昆明企业家资源对接会”等。2020年,协会将广泛团结会员企业,抓住疫情后的机遇,积极投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调整结构。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帮助文化企业成长发展。协会以昆明市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为抓手,突出民族化、国际化、时尚化,依托5G、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配合政府培育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文化企业,建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创园区,打造一批展现春城魅力的文化品牌。
第二,立足协会资源整合平台,广泛团结会员企业,实现文旅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结合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优势,在数字云南的建设中,配合政府大力发展VR/AR产业,加强企业辅导培育,努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积极培育文化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强化成果转化。
第三,拓展文化产业市场渠道,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好线上、线下成果转化展示交易平台。协会已和云南省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大型国有集团等100多家机构建立全面合作关系,通过资源整合,共同拓展文化产业的市场渠道,共同构建成果转化转移服务网络,形成产业链条。
第四,以版权、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广泛团结会员企业,做好会员服务,创造社会价值。协会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便捷的申报流程,专人负责,让企业家一次对接,一次辅导,一次完成。今年将紧扣数字经济,用好科技手段,推进版权登记、原创认证、专利授权和运营,计划完成版权登记1万件、专利2000件、原创认证5000件。
第五,持续打造品牌活动,提升职业技能水平,聚集人才和项目。2020年,协会将持续发现和培养优秀文创设计人才、提升文化企业的职业技能水平;持续打造中国(云南)世博·金茶花文创设计大赛;将云南生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将资源收益转化为品牌价值、将创意设计转化为文创产品,坚持创意设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实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