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世界史教学资源建设网上教学平台
■于殿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建设工作。世界史是历史学的一级学科,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了解世界的历史,就很难充分认识当今世界,更不能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准确判断和合理应对。从历史上来看,一个大国崛起的背后必然有一大批深入了解世界的人才支撑,不熟悉世界历史,就谈不上了解世界。所以,加强世界史学科建设,培养时代所需的通晓世界的人才,乃当务之急。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不但队伍规模小,资源分散,而且缺门短板严重,很多学校甚至连世界史的课程都开设不出来。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高校相对好一点,但近年来也有所萎缩。这种现状不足以支撑世界史人才的培养,也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符。
快速、充分提高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的水平,更好地服务新时代文化建设需要,从国家层面整合现有资源、扩大学生受教机会,提高办学效率,应该是有效的途径。有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成立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主体的世界史学科教学联盟,利用各校世界史的优势和特色,遴选精品课程,形成课程体系。二是建立线上课程平台,供全国各高校世界史专业的本科或研究生选修。目前虽然有教育部爱课程等线上平台,但世界史课程很少,不成体系。因此,有必要打破壁垒,各校联合推进世界史学科建设。三是由教育部相关部门协商切实可行的考试办法,保证学习成效。四是由教育部提出要求,各校互相承认学分。
此外,主题出版应与品牌发展相统一。2021年是主题出版大年,各出版企业都在竭尽所能地做好主题出版工作。但要警惕盲目出版、低水平出版和重复出版的陷阱,这是一拥而上最容易犯的错误。为避免掉入这三大陷阱,正确地认识主题出版,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式做主题出版。这就要求出版企业把主题出版与企业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战略相统一,不能在企业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战略之外去寻找主题出版之路。凡是与自身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战略不匹配、与自身的资源禀赋不匹配、与编辑队伍建设不匹配的主题出版,都注定是不会成功的。要在品牌建设中,牢固树立主题出版的意识,让主题出版为品牌创造时代价值,成为品牌创新的源动力。
建设“新中国出版物数字资源总库”
■魏玉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版本馆、国家文献储备库、智慧广电等工程。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的图书超过800万种,期刊1万多种,报纸几千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出版物资源中心。但是,这些资源相当大的部分是以纸介质方式存在的,特别是2000年以前的出版物,绝大多数没有数字版本。虽然近些年来一些技术公司、图书馆、报刊社开始对部分出版物进行了数字化工作,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一是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出版物数字化不全,许多重要出版物,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的出版物多没有数字版本;二是许多企业或机构分别进行数字化并提供社会应用,数字资源分散与重复,不便于读者使用;三是版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一些数字化出版物存在侵权现象。
建设出版物数字资源总库的好处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利于各种出版物的长期、永久存在,现代纸的寿命有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出版物,特别是报纸、期刊等新闻纸出版物寿命更短,用数字方式存储,可以长期存在。二是有利于解决早期版本藏而不用的问题,纸质出版物由于受到材质影响、物理空间限制,许多出版物不能借阅使用,或使用范围有限,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可以使出版物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上使用,发挥出版物的历史价值。三是统一现有数字资源分散、重复、版权不清等问题。
为此建议,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牵头,建设“新中国出版物数字资源总库”。一是摸清新中国出版物数字化的基本情况,以中国版本图书馆馆藏为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未数字化的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二是建立数字版本缴送制度,要求各出版单位在送交纸质版本出版物的同时,提交数字版本。三是建设统一数字阅读平台,为读者提供不同方式的数字阅读服务。
推动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委、协会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部署和举措,有效地推动了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出现了一批专业性和竞争力强的高校学术期刊。但一直以来,高校学术期刊中存在着“全、散、小、弱”问题,低水平发展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善。表现在:很多高校都办学报,都是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期刊,趋同性高,没有特色;高校学术期刊在学科、地域等方面布局分散,虽数量众多,但管理粗放、运营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整体影响力弱;高校学术期刊普遍人员少,发行量小,体量不大;学术期刊出版质量差、整体实力弱,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不强,高水平期刊、高水平论文与国外相比有数量级上的差距。
因此,我建议:
推动高校综合性学报向专业性、学科性刊物转型。以重建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国际化的高校学术期刊集群为目标,调整高校学术期刊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分类分块支持,避免同校、同行业期刊的重复雷同。引导各高校把优势学科资源和发展基础转化为办刊优势, 突破“校名+学报”的命名模式,邀请优势学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担任主编和组稿专家来吸引优质稿源,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促进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的股份制改革、集团化发展。对高等院校主管主办、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期刊编辑部进一步实施体制改革,对各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进行资源整合,支持鼓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实力较强的出版单位,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参与高校学术期刊股份制改革,通过并入、新建等方式整合成跨行业跨领域跨媒体经营的现代出版集团,切实有效地把改制后的学术期刊资源集中起来,着力解决主管主办单位如何作为、编辑部何去何从、编辑人员如何安置等问题。
加快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落实数字化出版模式,引导作者用多媒体的形式,更加全面、准确地表达科学思想和科技成果,促进论文写作方式和发表方式的变革,提高科技论文发表的效率和效益,从而使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数字平台的支撑作用和教育系统的技术、人才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的基础条件,整合分散的科技期刊出版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具有全国甚至世界品牌影响力的、全新的学术论文发表平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及学术交流监管平台。
强化学术评价的引导作用。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学术水平及学术标准评价体系,特别是有利于重点期刊、重点栏目产生的国家级评价体系,从而为一流期刊脱颖而出提供参考依据,为高水平专业期刊的产生提供基础条件。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进一步做好主题出版
■别必亮(全国人大代表、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关于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审议通过,意味着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明确,任务更具体,管理更有章可循,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因此建议:一是文化企业要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执行“重大选题备案”“三审三校一读”等制度;二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策划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冒热气的选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风尚;三是弘扬工匠精神,加大原创扶持。打造精品力作,出版能够真正反映时代变迁、书写民族命运、表达国家情怀、弘扬核心价值观、有传承传世价值的图书。
今年是主题出版物大年,但目前主题出版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跟风严重、重复出版,造成资源浪费和竞争无序,影响读者阅读意愿。二是生产周期较长、难度大,特别是重要节点的选题,涉及面广,往往需要多方合作完成,备案时间也较长。三是过于依赖系统发行和政府补贴,线上线下相对割裂,内容优势没有突显出来。
对于进一步做好主题出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建议如下。一是选题策划要有新思路,另辟蹊径找到不同的切入点和内容创新点,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要求精耕细作,力避同质化。二是锁定目标读者群,有针对性地遴选合适的作者,确保作者、作品与读者相匹配。善于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把深道理讲浅,把大本子讲活,把大道理讲明白,要把镜头、笔端对准普通百姓、普通家庭,小切口反映大背景、小布景反映大时代。三是择取优秀编辑,强化书稿统筹、编辑、装帧、印刷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四是提炼亮点、看点和卖点,加大宣传营销。
依托网络平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
■刘庆峰(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学习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普通话智能评测和辅助教学技术方面,人工智能普通话智能评测经国家语委鉴定已达人工专家水平。在推普脱贫攻坚方面,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语言扶贫APP”,目前已在云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应用,累计用户100万人。在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方面,人工智能“畅言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帮助民族地区师生营造标准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目前已在新疆、西藏、青海等民族地区广泛应用,覆盖师生400万以上。基于此,我建议:
第一,制定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评价标准,依托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平台。开展线下教学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提供面向不同人群的教学课程、教学资源,帮助各民族群众快速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第二,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广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制度,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建设国家级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示范区,进而带动农村和边远、民族地区的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目前,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仍不平衡,此举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乡村振兴。第三,推广中小学普通话测试,将其纳入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建议将中小学普通话水平测试以适当方式纳入中考,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学校和家长、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问题。
规范出版物市场价格秩序需多方发力
■龚曙光(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芙蓉》杂志编辑委员会主任)
近年来,电商平台虽然促进了图书销量的提升,但是几个头部电商平台垄断了大部分销售市场,以超低折扣售书。在2020年兴起的直播带货、短视频售书等新兴电商渠道中,低价促销也被当作重点营销手段,部分网红带货的售书折扣甚至低到3.5折,这已低于一般图书产品的硬性成本。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出版业健康发展:低利润率影响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实体书店客流和图书销售损失严重、无序竞争最终导致读者利益受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繁荣需要高品质的内容供应,需要出版繁荣作为支撑和保障。出版繁荣的标志是出版产品的极大涌现,出版质量的极大提高,出版资源的极大充实,产业规模的极大扩张,社会影响的极大增强。而上述目标的实现都建立在健康有序的出版市场的基础上。故此,提出以下建议。
出台图书交易规则,为图书价格进行立法保护。良性行业生态的建立和稳定需要健康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秩序,环境和秩序的确立离不开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纵观全球,书业价格体系分为自由价格体系和固定价格体系,实行自由价格体系的国家以英、美为代表,实行固定价格体系的国家以法、德为代表。法国《雅克·朗法案》规定,图书在出版后的2年内不允许随意打折,零售商可在规定价格5%以内的折扣范围内调整书价。德国2002年出台《图书统一定价法》,以立法形式保护图书价格。通过立法,有效解决了线下与线上折扣不一、恶性竞争问题,不仅为德、法两国图书零售市场创造了公平的环境,而且让读者获得品种更丰富的图书,对保持行业稳定和文化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实行自由价格体系的英、美两国,虽然图书售价降低让利于民,但出版社和书店在价格战中越陷越深,出版社并购加剧,大型连锁书店相继倒闭或亏损,电商平台亚马逊在市场中已处于垄断地位,反过来绑架出版社一味追逐畅销书。就我国而言,虽然实行的是固定价格体系,但电商把价格战作为重要竞争方式,固定价格的基础已无法成立。针对该问题,早在2010年,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和中国新华书店协会联合发布了国内图书出版业行业规范《图书公平交易规则》,明确规定“新书进入零售市场一年内不得低于8.5折销售”。然而这部被称为“图书禁折令”的“规则”推出不久,即因3家发布单位不具备资质等原因而夭折。这十年间,互联网平台的恶意无序竞争不断挤压出版机构的生存空间,行业生存发展面临危机。鉴于此,建议遵循文化例外原则,国家立法、监管、行政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法规或行业监管的方式制定图书交易规则,规范图书销售体系,从定价、折扣、销售模式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有效解决电商渠道和实体书店折扣不一、恶性竞争的问题,保证出版单位合理的利润空间,为精品出版提供有利土壤,为实体书店创造生存空间,维护出版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获取优秀精神食粮的基本权益。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完善市场监管职能。从执法层面来看,建议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检查,对电商渠道不公平价格行为进行严厉制裁,责令其停止违规行为,并消除影响,赔偿因其违规行为给相关企业和消费者造成的损失,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以相应罚金,并向社会媒体曝光,以维护图书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跨地域性,应完善垄断侵权行为的属地管理规则,形成联动高效的日常监管体系,保持对打击不公平价格行为的高压姿态。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行政执法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是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建议一是强化中国互联网协会管理职能,加强行业自律。协会要围绕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规范会员行为,协调会员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重视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出版发行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提供政策咨询、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