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数协公开课”第一季收官 把更好为行业为会员服务放在首位

发布日期:2022-07-07 作者:孙海悦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名师指路。”“名家大咖,思想盛宴!期待下一季!”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主办,中国音数协数字教育出版工作委员会、出版融合工作委员会、数字阅读工作委员会、数字音像电子工作委员会、有声读物专业委员会共同策划推出的“中国音数协公开课”第一季日前收官,受到业界人士的欢迎与肯定。

课程设置

全方位加快推动深度融合发展

“中国音数协公开课”于5月26日开讲,围绕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的要求,邀请产、学、研、用各界专家展开交流。

第一期公开课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李弘分析《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提出出版融合的本质内涵是出版生产方式的革命,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数字内容集成、技术赋能、人才培养、管理创新保障等生产力要素创新及生产关系适配。

围绕出版融合发展的技术与路径,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立华讲述了出版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以产学研视角带动出版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讲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融合出版服务生态、出版金融等融合出版的发展模式,同时列举了融合出版产品的创新案例。

中新金桥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赵海涛就区块链技术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中的技术特性、赋能定位、支撑作用、监管治理和应用路径等进行分析,分享了出版业内容分发、知识服务、数字藏品等基于价值供应链的新型传播体系的相关实践和思考。

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震谈道,互联网时代,出版真正的变革可能在于用一套数字化系统解决过去所有环节的问题。对于出版社来说,未来不管是出现新的载体,还是转型成功,核心一定是围绕着打造大规模内容生产、发行、消费的协作方式。

如何确保融合发展取得实效?人民邮电出版社信息技术部主任李海涛结合该社近几年的探索,以案例形式介绍技术驱动、纸数融合、知识服务等几种不同形态、不同阶段的融合发展模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志刚谈道,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改变。他以教育出版为例,从理念创新、内容产品创新、技术应用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等6个方面展开讲解并提出建议。

围绕有声读物的著作权实务,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杰紧密结合有声读物授权运营实践和相关典型案例,讲解从文字作品到有声读物可能涉及的原著作权人、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著作者、平台传播者及其他主体之间的授权实务操作,并介绍法律风险防控的知识及方案。

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互动内容中心总监毕可钧对IP增值开发与IP影视包装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多领域联营收益,实现IP场景运营,多维度链路化联动,最大化文娱IP的商业价值。

以《中国网络文学全球化发展历程》为题,阅文集团海外业务负责人陈姗姗介绍了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阶段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全球在线阅读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网文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和挑战。

武汉大学教授徐丽芳谈道,从全球范围来看,教育出版的数字化程度次于专业出版但领先于大众出版。她以全球排名第一的教育出版商培生集团为例,较为深入、系统地探讨其面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挑战以及其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路径与趋势。

业界反响

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突出

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中国音数协公开课”邀请出版、教育、科技、传媒等领域专家进行分享,力求跨界融合、多元视角、兼收并蓄。公开课围绕出版融合发展战略谋划、内容建设、技术支撑、人才队伍、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讲授,令学员们获益匪浅。

截至6月28日课程结束后的统计数据为:累计观看人次1.1万;平台观看人数4419人,人均观看时长37分钟。

“主讲人对数字出版编辑的建议是不但要做融合出版产品,还要做互联网用户运营,或者是以用户运营为指导推动数字产品策划和生产。”“里面有很多新思考。感谢中国音数协组织并提供回放,给没有赶上直播的同学以学习机会。”“选择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感谢中国音数协邀请行业专家围绕热点话题和前沿应用及实践线上讲授免费的公开课。”

有业界人士认为,“中国音数协公开课”第一季课程中,有些话题没有来得及展开,有些话题听讲后发现了新的角度,自己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课程也推动了业界继续加强实务研究,持续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正如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所说,中国音数协将把更好地为行业、为会员服务放在首位,以帮助会员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继续开展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线上、线下培训,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LAL
更多新闻
 
 
Copyright 2020-2020 乐竞体育 京ICP备1200673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