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吉述(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在推进数字出版的四大要素——人才、资金、内容、技术中,出版社拥有的最大优势无疑是内容,但对于大多数出版社来说,这种内容优势其实并不突出,而且受到了极大挑战。
出版社到底具备哪些内容优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曾在《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市场格局与投资观察》主题报告中提到,当下互联网主要内容产业被分成网络游戏、在线教育、数字动漫、网络视频、在线直播、短视频、新闻资讯、自媒体、网络文学、在线音乐、知识付费和互联网期刊12个领域。其中,出版社可能仅在在线教育和知识付费两大领域略有优势。
当下,出版社内容资源普遍存在4点不足:第一,内容丰富性较差。主要原因是出版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集中度不高且业务趋于雷同,单体出版社很难实现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同时,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差异化更放大了丰富性较差的缺陷。20万字可以做成一本书,但如果要做成电子出版物就远远不够,更别谈开发App程序和网络平台等。
第二,专业化、垂直化、体系化内容少,内容密度不足。从数字化内容消费来看,目前很多出版社还停留在“大而全”的出版格局上,地方出版社尤为明显。可以说,这一缺点是数字出版的致命问题。以古籍社为例,若围绕一本科普书来打造科普数字内容或平台,失败概率会比较高。因为一般的古籍社很难持续生产出体系化科技内容,从而无法吸引和留住用户,更别提深入挖掘用户价值了。
第三,富媒体化不足。出版社的内容优势主要在于图文形式,特别是文字。但音视频明显已成为互联网内容消费主体。从“2021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生态图谱”中不难看出,没有一个内容平台是靠文字实现知识付费的,如得到App就是以音频形式呈现图书内容为主。而对于出版社来说,如果文字转换的音视频内容不够优质,则很难进入知识付费领域。
第四,热点内容不足。此处并不是指“蹭”新闻热点,而是指热点产业内容。当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时,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但反观各大App排行榜,很少出现出版社的身影,除技术原因外,最主要的还是缺少切入热点内容领域的能力。
从出版社的企业性质和历史积累来看,可聚焦4类内容形成一定优势:一是核准性内容。主要指通过审核、审批后才能拥有或使用的内容,比如中小学教材、专业教材以及部分专业出版物等。无论是传统出版时代还是数字化时代,核准性内容都是出版社的首要优势。二是精准性内容。即出版社长期服务于某地域和专业领域而形成的不可替代性内容。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医学内容、人民法院出版社的法律内容,以及一些地方出版社的教辅出版等。
三是体系化内容。这类内容以第二类精准性内容为基础,是出版社长期形成的丰富化、垂直化内容。四是海量性内容。这类是在体系化内容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形成的某一细分领域的丰富内容。如凤凰传媒旗下的学科网和厦门创壹公司等。
出版社如何建设数字内容?
建设数字内容的前提,是把握住数字内容消费的两大趋势:一是数字内容的富媒体化与情景化趋势。数字内容建设绝不仅仅是将传统图书期刊内容照搬到线上,而是要根据场景和产品需要进行深度化与创造性开发。
二是数字内容消费的浅阅读化倾向。数字化环境下,电纸书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国内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还被人戏称为“盖面利器”。这其中固然有技术制约的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所代表的深阅读模式并不符合网络消费习惯。那么,网络文学篇幅不短,数据库内容庞大,这二者算是深阅读吗?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网络文学的结构特点、阅读场景与传统文学区别较大,分段更新等模式即是为了把深阅读转换为碎片化阅读;而建立数据库时需要进行大量知识梳理,目的就是为了向用户提供浅阅读、查阅碎片知识等服务。
在此背景下,出版社的数字内容建设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将独创性内容建设作为重点。做出“人无我有”的内容是传统出版的法宝,也是数字化时代的出版利器。凤凰传媒作为地方出版集团,虽然在诸多专业领域不如中央部委出版社,但在中小学数字教材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于是将数字教材及相关产品作为数字化内容建设的突破口。
第二,推进富媒体化内容建设。即把图文内容进行富媒体化或是单独生产富媒体化内容。目前来看,由于不了解音视频制作规律,出版社的音视频产品还存在“重思想、轻表现”,个性化不足,消费心理把握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是实现从文字内容到音视频,再到体系化音视频课程或知识服务内容的关键。
第三,体系化内容建设。体系化内容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对人才、财力的多重考验。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与出版社专业领域相结合,与常规图书出版业务同步,才可能在丰富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渠道变现。近些年,凤凰传媒依托基础教育读物、职业教育读物、科普类读物等优势板块,陆续开发系列化内容,内容从少到多,从文字到音视频,产品从单个到集群,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内容与产品生态体系。
出版社如何运营数字产品?
据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达675亿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1800亿元。而从学科网的发展来看,其C端内容付费从2019年起步,到2021年已实现75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预计今年将近1亿元。
在做知识付费产品时,许多出版社因担心盗版问题而不放心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个人认为,当下的版权环境已有了很大改进,应放下版权保护焦虑,敢于将内容传播出去,以扩大内容传播范围为重点,拓展多元化营销渠道,多渠道、多平台运营好数字产品。
第一,正确看待自主平台建设。多年来,出版社常纠结于是否建设自主平台。诚然,只有建立自主平台才能掌控内容发布、做好用户经营,但大多数出版社运营能力有限,大量自建平台都半途而废,没有实质效益。对于数字出版来说,自主平台主要是作为内容中心或内容生产基地,将内容投送到第三方平台,实现内容的多元化发布。同时,第三方平台也能为自有平台引流。对于大型出版集团来说,平台建设非常必要。但对于中小型出版社来说,首先要聚焦于产品研发,只有当产品受到市场肯定,产生大量用户需求时,才有能力去建设自有平台。
第二,做好第三方平台的营销。排除版权顾虑后,出版社要善于在各平台运营数字内容。纵观凤凰传媒旗下的各单位,译林出版社的电子书在亚马逊、掌阅等阅读平台实现销售收入达数百万元,与喜马拉雅合作的有声书也扩大了其品牌影响力,并带动了纸书销售;江苏人民出版社与三联中读App合作的《看懂中国: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也一度成为平台课程热度榜第一名。
第三,做好新媒体运营。做好第三方平台的内容运营绝不是单纯地将内容“搬”过去,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宣传推广工作,通过新媒体让数字内容引流成为可能。
第四,与传统图书销售相结合。相比掌阅、喜马拉雅等平台,出版社并不具备纯数字内容的销售优势,但可以将数字内容与图书销售相结合,一方面增强图书内容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带来数字内容收入,有效提升图书收益。
第五,服务地方或垂直化系统。凤凰传媒长期为江苏文化服务,目前已在全省建成超1.6万个数字农家书屋;与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开发的中小学语音学习系统,注册用户近800万;此外,还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医从业人员培训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