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直播发展历程看——如何打造最强渠道力

发布日期:2022-03-09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月25日,字节跳动旗下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火山引擎与腾讯云、阿里云联合发布了一项直播新标准——“超低延时直播协议信令”标准,它将传统直播技术3至6秒的延时缩短到1秒。这意味着用户通过手机直播看视频,可以享有与电视观看画面几乎无差别的超低延时、低卡顿等观看体验,这有望为各行各业创造新的营销和服务场景。

可以预见,直播在今年依然会为商业场景带来更多的创新空间,对图书销售来说也不例外。去年,每天通过抖音电商售出的图书就超过45万本。近几年,图书直播发展迅速,在给行业带来新赛道的同时,也让低价问题愈演愈烈。如何用好直播这个新媒体利器,需要行业各方不断尝试与思考。

2020年:图书直播元年

进入快发展慢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直播软件陆续出现。之后,随着几大直播巨头的加入,到2019年,直播电商GMV(商品成交总额)超3000亿元。

那时,传统图书行业注意到了这个风口,但是多持观望态度,试水者寥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直播行业进入了全新阶段。线下营销停滞,全民直播兴起,出版发行单位也火速行动起来,加入直播阵营。关于直播的报道,频繁见诸行业媒体,所以称2020年为图书直播元年,并不为过。

出版社开始寻求与达人合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3月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淘宝头部主播联合进行的《中国经典动画珍藏版》图书的销售,几分钟内卖了3万余套,码洋超过500万元。5月,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淘宝头部主播合作,直播当晚几分钟之内,7.5万册的《三毛流浪记》就销售一空。之后麦家的《人生海海》、薛兆丰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以及果麦文化策划的图书,都出现在了淘宝头部主播的直播间。但是,因为折扣很低,再加上主播的佣金、坑位费等成本,导致出版利润空间非常微薄,甚至只能打平。出版人也明白,这种合作更多是奔着打广告的目的去的。只是这种打广告的营销方式,可能让一本书火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造成图书价格原来可以更低的错觉。这也令出版行业感到担忧。毕竟,在此之前,电商平台习惯性的打折,已经让很多出版机构难以承受,对上下游生态构建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走知识服务路线,是一些拥有优质作者资源和内容资源的出版社所采取的直播方式。中信出版集团《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作者薄世宁医生做客央视直播间,吸引3000多万人观看,虽未进行图书销售,但带动该书在天猫等平台搜索销售大幅上涨。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的汪曾祺百年诞辰、“云旅游”逛出版社等直播,也产生了较高的话题度。中华书局策划的“疫后重建,我们可以从经典借鉴什么”等话题的直播,则与其出版气质一脉相承,很快在热爱文史的读者中“出圈”。

出版社的自播带货则发展较慢。统计显示,2020年,90%以上的出版社及书店自办短视频账号,粉丝不超过1万;90%以上的书企账号,没有进行规律的定期直播。培养主播、维护运营、机制保障……这些都需要时间,对国有体制出版社来说,进入新赛道需要考虑的问题则更为复杂。

可以说,2020年出版业的直播,更多的是疫情倒逼下的被动之举,或是随着直播风口顺势涌入。主动探索研究直播生态,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直播路径,对大多数书企来说,还很难。

2021年:路径摸索有起色

规范管理待加强

2021年,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崛起,快速成为直播卖书阵营的最大流量。

第一代线上渠道当当、京东,如今已被称为传统图书电商。虽然它们的出现给线下渠道带来很大影响,但从多年情况来看,线下仍然有属于自己的流量。第二代线上渠道社群营销,对传统图书电商起到了补充作用。但社群营销,通常链接仍是挂到传统图书电商平台,没有实现销售的闭环。2021年开始,以图文为主的微信公众号流量逐渐下行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三代线上渠道短视频平台,是以内容来驱动销售增长,流量成本较低。当内容流量平台有了庞大的用户群后,就直接自己建立从营销到销售的闭环。因此,它对线上渠道产生的可谓是替换式的“革命”。

《2021年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图书带货直播累计直播观看量为80.5亿,图书类话题的视频播放量为1485.7亿。在兴趣电商的带动下,该平台图书消费规模销量同比增长312%。

2020年还不明朗的头部图书主播阵营,在2021年开始形成。主播王芳通过抖音平台一年售出图书超1500万套;明明老师通过抖音电商实现了从男幼师到图书知识主播的变身,月销图书超10万套。头部流量形成新阵营后,话语权更强,对独家品类、合作模式、忠诚度、利润分成要求更高。中部主播又在不断变更,考验着出版社的敏锐度。对出版社来说,如何与达人合作,变得更难了。

书企的自播,在2021年有了很大的起色。出版单位中的机械工业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浙江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已经形成了日常直播的态势,带货成绩不断攀升,在重要时间节点更是创下销售新高。民营书企中的磨铁、果麦、华夏万卷、青豆书坊、蒲蒲兰等,出现了一些达人主播。比如青豆书坊负责人王媛亲自出镜拍视频,打造育儿达人知识博主人设;果麦自有的抖音红人“小嘉啊”,已经坐拥270多万粉丝。

传统书展也开始大力拥抱直播。从2021年第一个行业书展——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始,直播成为全年几乎所有大型书展的标配。主播王芳北京图书订货会一天带货800多万实洋,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实现线上直播售书约1.5亿元,天府书展直播间销售码洋过亿元。

在保持常规渠道建设的基础上,快速切入低成本的流量平台,这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流量在哪儿,销售就要在哪儿。

但同时,流量平台出现的“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卖白菜式的售书方式,极大地损害了出版单位的利益,扰乱了行业发展的生态。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刚刚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印刷发行重点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今年要启动修订《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指导行业协会出台行业公约,规范图书电商营销行为,规制超低价直播带货、线上打折倾销等发行乱象。

2022年:卖书是种手艺活

盘活渠道靠融合

2022年,应该怎么卖书?这已经不仅是发行人员的事,而是出版机构要通盘考虑的问题。

出版社进不进入新渠道的前提,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本社产品的定位,二是要清楚这个赛道的逻辑。

有的出版社的大部分产品,更适合传统渠道,那就踏实地在这个渠道深耕,即便无法享受新流量的红利,也不要感到遗憾,有舍必有得,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方式更适合那些“小而美”的书企。

对产品线丰富的书企来说,面对新渠道,则要针对不同品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合理利用直播带货短时间消化库存的能力,但对于常规产品和头部产品,严格坚定地坚持市场同价,保护好自己的产品价格体系;明天出版社在2021年对部分头部产品采取稳健销售策略,不降折扣;接力出版社也坚持不参加以“破价”为噱头的直播。

在多渠道并行的今天,没有哪个渠道是万能的。但只依赖地面店、传统电商、馆配的传统卖书方式,却是万万不能的。卖书成了一种手艺活,而手艺活强调的就是精细,对卖书来说,就是精准度,根据具体的产品综合运用不同的渠道工具,打造最强渠道力。

新老渠道融合运用,才能让图书营销推广尤其是新书推广产生更好的传播效应。作为上游,出版方面对全渠道,要制定好游戏规则,比如上市顺序、不同渠道商的利润空间、统一的终端价格等。当然,要想当好这个牵头者,需要有过硬的产品。从根本上说,不管是哪个渠道,内容始终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优质内容是出版社做好一切营销的基石。

责任编辑:LAL
更多新闻
 
 
Copyright 2020-2020 乐竞体育 京ICP备1200673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