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数据网络的完善,以及移动互联网网民的增长,一场数字消费变革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疫情期间,大量消费行为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加速推动了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兴起。在数字内容消费领域,网络游戏、在线教育、数字动漫、网络视频、在线直播、短视频、新闻资讯、自媒体、网络文学、在线音乐、知识付费和互联网期刊构成了12个细分板块,从行业相关性来看,其中与出版业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在线教育”和“知识付费”了。
当下的数字内容消费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数字内容的富媒体化、情景化;二是数字内容消费的浅阅读化倾向。“从当前互联网热点消费内容来看,出版社是没有什么内容优势的。”那么,在数字经济时代,出版业应该怎么放大内容价值,进行创新性内容建设,并在营销渠道上打开思路,放开手脚呢?
数字出版部门主任联盟会召开
9月22~23日,2022数字出版部门主任联盟会暨出版业数字资源供需交流研讨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京召开。会议以“出版业数字资源供需交流”为主题,旨在共同研究探讨如何打通数字资源供需产业链、做大数字内容资源的供需市场。会议共分为4个部分,主题分别是:政策解读和趋势分析;打造优质资源,打通产业渠道;打通供需,做大市场;新消费、新服务、新模式。来自出版管理部门,各出版机构、数字出版企业的200余位代表参与了本次会议。
会上,由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组委会提出,全国相关行业协会,包括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向出版单位、发行单位以及图书馆、数字出版企业、文化传媒企业等社会各界共同发起的《出版业数字资源供需联合倡议书》中强调:共同倡导和维护数字资源供需市场的健康发展;共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共同探讨、建立、完善和推广数字资源产品、集采、服务等方面的行业应用标准;共同倡导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先进适配技术进一步赋能数字资源建设;共同推进数字资源正版化,推动数字资源市场的版权保护建设;共同利用好数博会展示交易平台,推动数字资源贸易高质量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教授李爱君,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凤凰传媒”)副总经理宋吉述,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庄红权,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经理金更达,人民邮电出版社信息技术部主任李海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数据中心主任黄元洪,人卫智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娜,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冷熠,安徽时代出版发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柏松,人天书店集团总经理施春生,中新金桥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赵海涛,阅途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大学生阅读推广专业组委员明相利,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张学伟,当当数字业务运营中心总监王明曦、喜马拉雅价值出版事业部总经理陈恒达等在会上发表了演讲。
出版社怎样入局数字内容消费?
出版业的数字出版业务发展多年,一直面临人才、资金、内容、技术四大要素的制约。谈到人才问题,李海涛坦言,虽然大多数出版机构都设置了专职的数字出版部门,但从事数字出版业务的人员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收入考核等多个方面与传统图书编辑们存在较大差别,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成就感普遍不高。出版机构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去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整相关机制,促进融合发展从量变走向质变。
而从内容维度来看,出版社经过多年深耕积累的丰富内容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的优势,但如果出版社不能好好利用这些内容资源,它们最终的命运也只能是束之高阁。
宋吉述认为,出版社建设数字内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将“人无我有”的独创性内容建设作为重点。如凤凰传媒把中小学数字教材及相关产品作为数字化内容建设的突破口。再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开发的“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人卫助手系列知识服务数字平台”等。第二,致力于推进富媒体化内容建设。把图文内容进行富媒体化,或创造富媒体化内容,应该成为目前出版社进行数字内容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文字内容到简单的音视频,再到体系化的音视频课程、知识服务内容,出版社需要进行很多创新。”第三,建设体系化内容,形成品牌增量。体系化内容建设需要长期积累,必须与出版社的专业领域相结合,与日常的图书出版工作同步,“只有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渠道变现才能成为可能”。
今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宣部首次发布了《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2021年达675亿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1800亿元。无论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还是市场效益的角度,对出版业来说,入局数字内容消费势在必行。但如何推动融合出版的纵深发展、让出版业在数字经济的新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值得全行业思考的问题。